偷偷藏不住

繁体版 简体版
偷偷藏不住 > 公主生存指南 > 第15章 案情

第15章 案情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几日后的小朝会上,一大臣提出建议——请长公主旁听皇帝上课。

这件事只是个开胃菜,重臣们都不置可否地投了赞成票。

这个大臣是康福找来帮奚妙说话的人选,拿钱办事非常妥帖,想来他的生意不错。

重头戏在程豫走出班列后上演,距离正式开始复审前朝两案过去了有一段时间,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其中微妙——不到三日便能查清的东西,为何拖这么久,还不就是因为总有人想掺和一脚。

“启禀陛下,两案案情俱已查明,此乃详状,还请陛下过目。”

奚妙从康福手中接过两本厚厚的文书,并未翻开,手微微压在封皮上,和声道:“程爱卿辛苦,赐二百金,余下人等按品阶赐银。”

项目结束要发项目奖金。虽然眼前这个项目还只做了一半。

下一部分的工作应是由杨渐信引出,也就是涉案人员的奖罚等等,这可是个肥差……

可情况并没有按这个方向发展下去。

一直侍立在陛侧的禁军统领谷息彻突然单膝跪下,道:“一应涉案人等的处置繁杂,臣愿为陛下分忧!”

他这话一出,有言官反驳道:“万万不可!谷大统领掌管禁军,去岁宫中哗变本便是失职在先,岂能由他处置两案?”

“宫变一事乃前副统领受诱所致,又有前京防营统帅在外相协,几位辅政大臣来办此事皆是不妥,故臣斗胆自荐,望陛下恩准。”谷息彻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。

当年,谷息彻是匆匆上任禁军统领一职,还没坐几天,就出了宫变一事,虽然他初来乍到,没有几支校队愿意听命于他,但他还是带着十余人守住两仪宫,保住了先帝的命。

要不是先帝后妃策应下毒,不然他现在都还活得好好的。

至于他所说其他辅政大臣不宜参与两案后续处置问题,奚妙只知道除了程豫外,其他几人都或多或少与这些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——那看来就是谷统领接下这件事了。

她抽神往杨渐信那边望去,却意外注意到他脸上还没完全消失的惊愕之色。

不在他的掌控中吗?奚妙若有所思起来,那他意想中的是什么?

杨渐信意想中的,其实和奚妙以为的并不太一样,他本来打算继续建议由程豫负责,这块石头身上的事还没结束,自然是要物尽其用。

富某人他压根没考虑过,就他那个狗鼻子一定能闻到些什么,把案子往他手里送,等于是将他杨渐信的把柄白送给他。

两位武将一直不参与内政,但这并不意味他们不懂。时人讲究出将入相、君子六艺,只是皇帝们并不愿意看到他们两边通吃,所以才有文官不主动议论军事,武将不轻易打探内务这样的境况。

所以杨渐信还真就拿不出比那位言官更好的攻击说辞,来反对谷息彻揽事。

再迟疑下去,定要引起富先善的怀疑了……杨渐信深吸一口气,对着端坐在高台上的奚妙奚恒道:“臣以为,由谷统领安排处置,定能公平公正,不留一丝纰漏。”

既然他们都没再有异议,那么奚妙也就顺从地答应下来,给了谷统领五日的宽裕时间。并牢牢记下,她要单独找谷息彻聊聊这件事——他向来不在朝会上多言,怎的今日突然自荐?

就奚妙观察,谷息彻是一个沉默寡言,一心忠君报国之人。

而且,先帝的种种行为都表明,他是知道自己儿子们可能会掀桌子,还将谷息彻从其他地方调入身边做禁军统领……说明这人是真的值得信任。

只是他入京也就比程豫早几个月,不如程豫消息灵通,怎么会突然要求接下这个事?

他知道些什么?

*

章闻喜在年后顺利入宫伴读,听钟荔说,章元费在家中大为光火,差点要将章闻喜从族谱上除名,但不知道她做了什么,这事居然偃旗息鼓,不了了之。

她做的无非是把从书房偷来的账册的一部分甩在桌上,章元费还各种试探她——

“喜娘,女孩没有宗族庇护是极难的,公主还未及笄,皇帝也还未长成,能保护你的只有章氏一族。”

这是威胁。

“家里这些年从未短你吃穿,若是事发,上至你七十余岁的姨婆,下至还在腹中的侄儿皆要遭难……”

这是动之以情。

但她深知她的父亲是个多凉薄的人,前年次兄的新妇生下一位眼瞳颜色有异的男童,他二话没说便让身边人掐死,埋在他书房的后花园。

这些年,这样的孩子有不少,但府中上下没人敢说什么,只是偶尔能在外头听到这卫国公不似大兴人……还有卫国公子嗣不丰。

多讽刺啊!可惜她还是要安抚住这个人,发誓自己绝不会往外面说。

章元费只以为她是想要一门好姻缘,才这样积极地往公主身边去,于是也放下心底的杀意,像是施舍一般给她甜头。

“你且放心,吾已将你记入大夫人名下,婚事并不必愁,等风头过了再向公主告假归家罢……”

她当时是什么反应来着,对,她当时泪眼婆娑地对着章元费感恩戴德,还忏悔了两句自己的莽撞。

也不知道他是信了没信,反正该做的都已经做了,早便没有遗憾。如今的目标不过是在宫中蹉跎个三年,出来之日便是她喜乐居士出山之时!

伴读的生活并不枯燥,就是有点烦人——

“这两个,分别做个摘要给我。”

时不时冒出的新鲜词组,还有一次又一次被打回重写的东西,被奚妙称作“材料”的东西,都在折磨着她的耐心。

曾几何时,她也是个有着“金笔头”的作家,写出来的故事或荡气回肠、或催人泪下、或诙谐有趣……再看看现在!

奚妙塞给她的,是小朝会上程豫呈上来的案情卷宗,内容太多太杂,奚妙平日还要处理各地方送上来的奏折以及京官们时不时递的折子。

尽管这些折子有一大半都是废话,什么请安什么发牢骚的,但为了不让言路截断,她还是每日咬着牙一本本看过去。

情况在今年有些好转,一个是马林忻可以帮她分类,还有一个是戴群总算学字学文出师了,可以有个正经的秘书样子。

但……这里还是缺个写总结的,类似于摘要。

意识到这点后,她又把还在领悟会议记录的刘行续叫来做“摘要”,这下办事效率总算能上来一些。

很快,在黄昏之前,他们都把手上的工作解决完成,奚妙毫不吝啬她的夸奖,直白又热烈,让这群最爱委婉说话的人脸蛋通红。

奚妙最先看的是内容更少些、她也更清楚的周家案,和她之前查的大差不离,这个案子,就是两个皇后家族的争斗,又有几位皇子的掺和。

还有先帝的默许放任。

她不想评判先帝的行为,只有自己坐在了这个位置上,才能懂得一些东西。

正如现在,她最想知道的是程豫在这卷文书里遮盖了什么,这桩案子到底有没有杨渐信一派的影子。

但她还是高估了自己,上面所牵涉到的,基本都是另一个案子里的失败方。

这才只过了一年不到吧!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,此言诚不欺我。

看来还是要面对面地找程豫对峙了……但这个行为不符合她现在的形势,可要怎么做才好呢?

思索间,她烦闷地把另一桩案子翻开,这里面十分精彩,出场人物多如牛毛,其中错综复杂能随时把人绕晕。

先帝一共长成了七个儿子和四个女儿,三皇子是吴皇后所生,七皇子也就是奚恒,是周皇后的妹妹周美人所生,养在周皇后膝下,奚妙在公主里排行第四。

排行前四的四个皇子都有妻室,生育的儿女且不论,在奚妙前面的几位公主皆已婚嫁,也在那次宫变中被屠。

宫变是三皇子联合二皇子发起的,屠杀所有兄弟的行为是五皇子干的,下毒是大皇子做的。

四皇子和六皇子同母,他们的生母暗害过吴皇后,为了赶尽杀绝,后面数年内,一直在对三皇子下手——宫变那夜,他们本打算派杀手杀害三皇子。

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母族妻族的影子,还包括不少妄图得到从龙之功的势力。

后面这批人,能撇干净自己的基本都在奚妙拿到的卷宗上撇了个干净。

但一直令奚妙想不明白的一点是,杨渐信到底是为什么要把明显和他不对付的程豫,推上处理两案的位置,他在这两案里都扮演了什么角色?

这些被修饰地极完美的东西,给不了奚妙答案,她眼前如一团乱麻,根本看不清案情的真相,只能寄希望于能从人身上探出些端倪。

或许……还是得从宫变案入手,虽然牵涉的人多,但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真正有罪之人,想来他们是不会拒绝一丝的,可以得到宽赦的机会。

首先,要确定他们中谁被出价过。

要反其道而行之,越是完全没有活路的人,越会为了活而吐露真相,这个时代极为重视宗族血脉的流传,拿尚在襁褓的幼儿,一定可以使他们开口,说出一些有用的东西。

她拿起宫变案的名册,一行行地仔细排查着,没有让人帮她。

——魏家!

吴皇后的妹婿,就是魏家的现任家主魏奕。

他在两个案子中都有动作,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必死之人,但强行将他往皇亲国戚上面安,却可让他们家活下些许残余血脉。

大臣们不敢与他交易,是因为他牵涉进周家案过深,不好明目张胆为他掩护一二,可奚妙可以做到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