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父亲去世后,张大秋与弟弟萧任白的生活愈发艰难。鞋铺的生意本就惨淡,加之镇上纨绔子弟的欺凌,兄弟二人几乎无法维持生计。无奈之下,张大秋只得带着萧任白在镇子上乞讨度日。每日清晨,他们便提着破旧的竹篮,走街串巷,挨家挨户地讨要剩饭剩菜。然而,镇上的居民大多贫苦,能施舍的食物少之又少。偶尔有些心善的妇人,见他们可怜,便偷偷塞给他们几块干粮或几枚铜板。兄弟二人接过食物,连连道谢,眼中满是感激。
然而,乞讨的日子并不好过。镇上的孩子们见他们衣衫褴褛,便时常围上来嘲笑、辱骂,甚至动手打人。张大秋虽年长几岁,却因长期营养不良,身体瘦弱,根本无法与那些孩子抗衡。他只能将萧任白护在身后,任由拳脚如雨点般落在自己身上。那些孩子打累了,便扬长而去,留下兄弟二人蜷缩在墙角,满身伤痕。
一日,张大秋与萧任白在镇子东头乞讨时,又遇上了那群孩子。为首的少年名叫李虎,是镇上富商之子,平日里嚣张跋扈,最爱欺负弱小。他见张大秋兄弟二人又来乞讨,便带着一群孩子围了上来,冷笑道:“你们两个穷鬼,又来讨饭了?真是丢人现眼!”说罢,一脚踢翻了张大秋手中的竹篮,里面的干粮滚落一地。
萧任白见状,慌忙去捡,却被李虎一脚踢开。张大秋心中怒火中烧,却不敢还手,只能咬牙忍耐。李虎见他不敢反抗,更加得意,挥手示意其他孩子一起动手。拳脚如雨点般落下,张大秋将萧任白紧紧护在怀中,任由那些孩子打骂。直到他们打累了,才扬长而去,留下兄弟二人满身伤痕,蜷缩在墙角。
张大秋艰难地爬起身,捡起散落一地的干粮,眼中满是泪水。他拉着萧任白的手,低声说道:“小白,咱们回家吧。”萧任白点了点头,眼中亦是泪光闪烁。
回到家中,张大秋为萧任白擦拭伤口,心中满是自责与无奈。他知道,自己无法保护弟弟,无法改变这悲惨的命运。每当夜深人静时,他常常独自坐在破旧的木床上,望着窗外的星空,心中思绪万千。他想起父亲生前的教诲,想起道士曾说他“命格不凡”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希望。然而,现实的残酷却让他感到无比绝望。
一日,张大秋在镇子上乞讨时,偶然听到一位老者的谈话。那老者说道:“世间万物,皆有因果。你前世种下善因,今生必有善果。然天道酬勤,唯有努力,方能改变命运。”张大秋听后,心中豁然开朗。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,而是努力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他带着萧任白来到镇上的书院,恳求书院先生收他们为学徒。书院先生见他们衣衫褴褛,却目光坚定,便心生怜悯,答应让他们在书院做些杂活,以换取读书的机会。兄弟二人欣喜若狂,连连道谢。
自此,张大秋与萧任白每日清晨便来到书院,打扫庭院、整理书籍,忙得不亦乐乎。闲暇时,他们便偷偷躲在窗外,听先生讲课。虽然他们无法进入课堂,却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着。张大秋尤其喜欢听先生讲解历史与兵法,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将军,带领千军万马,保卫家园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一日,李虎带着一群孩子来到书院,见张大秋兄弟二人正在打扫庭院,便上前挑衅。李虎冷笑道:“你们两个穷鬼,也配来书院?真是玷污了这清静之地!”说罢,一脚踢翻了张大秋手中的扫帚。
张大秋心中怒火中烧,却不敢还手,只能咬牙忍耐。李虎见他不敢反抗,更加得意,挥手示意其他孩子一起动手。拳脚如雨点般落下,张大秋将萧任白紧紧护在怀中,任由那些孩子打骂。直到书院先生闻声赶来,才将他们驱散。
书院先生见张大秋兄弟二人满身伤痕,心中不忍,便劝他们离开书院,以免再受欺凌。张大秋听后,心中满是绝望。他知道,自己若离开书院,便再无机会改变命运。然而,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不得不低头。
回到家中,张大秋独自坐在破旧的木床上,望着窗外的星空,心中思绪万千。他想起父亲生前的教诲,想起道士曾说他“命格不凡”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希望。然而,现实的残酷却让他感到无比绝望。
夜深人静时,张大秋常常独自坐在鞋铺门口,望着满天星斗,心中思绪万千。他想起道士曾说他“命格不凡”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希望。他暗自发誓,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他都要努力改变命运,让弟弟过上好日子。
一日,镇上来了一位游方僧人。他见张大秋眉宇间有一股不屈之气,便上前与他攀谈。僧人告诉他:“世间万物,皆有因果。你前世种下善因,今生必有善果。然天道酬勤,唯有努力,方能改变命运。”
张大秋听后,心中豁然开朗。他决定离开小镇,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。他将鞋铺交给弟弟打理,自己则带着那枚道士赠予的铜钱,踏上了未知的旅程。
临行前,萧任白拉着他的手,眼中满是不舍:“哥,你一定要回来!”张大秋点头,坚定地说道:“放心,我一定会回来的。到时候,咱们兄弟二人,再也不用受人欺凌。”
张大秋的背影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小镇的尽头。他的手中紧握着那枚铜钱,心中满怀希望。他知道,前路虽艰,但只要努力,命运终会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