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偷藏不住

繁体版 简体版
偷偷藏不住 > 步履之往 > 第6章 2019

第6章 2019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六章:干(2019年)

被列入采访名单的池张,正带着封疆前往他快散架的“老巢”遛弯儿。

游戏公司选址时落在了城市西北角的创业园。

当初门庭若市的创业园区里,如今不少区域已经人去楼空。

透过明净的窗玻璃,能看到残留的办公家具上积下的陈灰,像惨战后留下的一地凄凉尸骸。

那些曾经挂帅出征、热血无畏的创业者们,没人知道战败后将散至何处去。空出的区域,浮荡着沉沉死气。

偶有新公司搬入,员工运物资跑蹿得人仰马翻,身上带着明朝将迈向成功巅峰的励志精神气儿和鸡汤味儿。

日后会不会馊,难说。

***

封疆随池张进入大厦主楼第12层。

出了电梯,12层的导视牌上,写着池张刚告吹的游戏制作公司——“疯长科技”的大名。

封疆立时驻足。

“疯长”,按池张一贯的心血来潮的脾性,怕是取义“疯张”。

见他考量,池张解释:“凑合起的,靠直觉。”

在封疆意料之中。

眼前这人是个大写的一根筋儿,不能对他把控细节抱过多期望。

两年前,池张摊给封疆看他冥思苦想已久才成形的商业计划书。

同一个晚上,封疆告知池张将休学入伍,池张则拉他入伙、下海。

两人互掏了会儿心窝子。

只倾听,谁也没意图说服谁。

交流完,池张尊重封疆的决定,但也表示等不了两年,先下手干。

如今两年过去了。

封疆脱了军装回来,池张也暗搓搓摔了这一跤,初尝败绩,壮志未酬。

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出山创业,要成功不容易;但年轻经得起试炼,就此放弃也难。

从池张那双至今仍生气四溢的眼里,封疆看不出丝毫颓势。

池张仍旧在跃跃欲试。

时间于池张那资深流氓气里,淬炼出一些岁月沉淀下来的坚韧和毅力。

也让那天生不服输的血性越发明显。

**

池张开了锁,两人推开疯长科技的磨砂玻璃门。

门后满眼荒芜。

一地凌乱。

垃圾堆里下脚难,封疆顺路把横摔在门后的木椅踢正。

这一地的垃圾,多是碎纸张,简直像人慌张逃难后的事故现场。

封疆视线正中,是面惨白的墙,墙上是领了遣散费的员工们留给池张和疯长科技的“遗言”。

不意外于池·滥情桃花眼·张于人民群众间的人气,封疆扫眼看向“遗言们”。

见到诸如:

“老大,肺腑之言,你下回招兵买马记得考虑男女搭配。我们这一窝程序猿,合着就是个动物园,加班熬夜那味儿贼美妙,闻见一次,记忆终身”;

“再见了,储备烟枪们”;

“您不然先成个家,再考虑立业?您也别怪我话多,圈子里秃了变三角了的前辈不在少数,我是真心希望您过得好,秃了媳妇儿真的难找。”

“好歹我们也进过apple store排行榜,下载量比差评多,不亏,不亏,都别泄气。”

“圈子很小,也许很快就江湖再见,祝好。”

……

池张大喇喇坐大厅里的一/轮/盘转椅上,见封疆往遗言墙看,很想把那堆“遗言”挨个给封疆念一遍。

每次回顾,他都能找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的鸡血感。

不仅不颓丧,反倒跟吸/毒成/瘾者一样亢奋。

池张迫不及待卷土重来,没再磨叽,开口问道:“封儿,今儿叫你来,我什么意思,你看完这一堆东西,懂了没?”

封疆挪开看遗言墙的视线,调转眸锋扫向池张。

乍见池张那顶青头皮,就琢磨这小子若对人告白,恐遇滑铁卢。

话不说明白,靠人自己意会?怕是得凉了黄花菜,蹉跎到猴年马月。

但不巧,封疆确实懂。

池张眉梢眼角一动,他便懂。

有些默契,靠的不是千言万语的解释,而是志同道合的理解。

池张满眼是:痛痛快快一句话,一起干还是不干?

干还是不干?

如同出了圈的斗牛,一门心思只想往前蹿。

池张耐心有限,等不及,浑话张嘴就来:“喂,回答问题,别老看我,你这自带深情的眼神儿看我看得我起鸡皮疙瘩。”

被这话气笑,封疆眼风扫他:“几岁?张嘴多说人话。”

池张呸一声,继续道:“行,但你倒是痛快地给句话儿啊。”

*

池张那转椅,就安在一地垃圾堆里。

他大爷似的坐着那一地败绩,踩着旧梦想的尸体,眼里闪出的精光却带着对未来的期冀。

这瞬间,封疆突然就想起了过去两年里于南海结识的老连长于连。

坐在被浪拍打的礁石上,于连曾经对他畅想世界和平、畅想永恒的海清河晏,国富民安。

这世界上有些愿望被人称为假大空,称为妄想,称为白日梦。

但这有人不屑于的“假大空”,却是很多人忠实的信仰,是指引无数人暗夜前行的明灯。

干还是不干?

空气里又开始无限循环这个问题。

封疆想,若此刻这空间里有位人到四十的前辈,旁观他们这番全无周密考量的对话,怕只会觉得他们是妄谈,觉得他们幼稚如孩童过家家般做游戏,就算甩一个“干”,又有何用?构想、技术、资本、人力、市场……先周全考虑,达成一致,再去迈步布局……这才是常人的逻辑。

遗言墙上有一张便签没黏紧,边角翘起,封疆顺手把这张便签撕了下来。

上面写着:

“抄一句大佬的话,各奔东西前,给大伙儿共勉吧:

‘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的年代,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,而是一心一意,孤注一掷,一条心,一根筋。’

老实说,我们这回怂了,所以失败。好歹一个战壕里趴过,姓甚名谁都动脑子互相记着点儿。有需要,就喊我,不一定帮得上,但不会失联装死无应答。”

这话字里行间都是人情味,和前方的扯淡向迥然不同。

封疆突然就对写下这番话的人有了兴趣。

封疆屈指敲了下这张便签:“别光忙着画大饼,先给我说说这个人。”

等答案的池大爷有问必答:“行吧。技术挂,易兰舟,人称易教授。大概前年那会儿,咱学校解聘了几个科研成果不达标的老师,他是其中之一。在校的时候没评上教授,是我们给封的。”

池张顿了几秒,嘶声笑:“倔驴子,十头牛拉不回来。以前吧,他死活想不明白为什么评价一个老师的好坏不是看他课上得怎么样,学生带得是不是有出息,师德是不是败坏,而要看他论文发了多少篇。就因为这贼也想不明白,他干脆改行,连愿意接盘要他的学校也放弃了,搁我这儿混口饭吃;散伙前,在这儿抽了一晚上烟,差点儿把我这办公室给点着了。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那游戏明明做得早,做得好,却被后来山寨我们的人给打趴下了。被社会毒打了几年,但仍旧挺理想主义,这点倒是怪难得的。每回大家癫狂了,他还能冷静说上几句,让大家理智点。”

池张话间略去了不少东西。

为什么被打趴下?

不用说得太明白。

因为他们穷。

融资来了些钱,但比起背靠T(腾讯)A(阿里)B(百度)的成熟团队,他们还是穷。

对方拿钱往同类项目里砸,他们能回击的却只有努力,而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,甚至来不及去比谁更努力,便已经定了成王败寇,有了最终结局。

操蛋吗?

操蛋。

但这世界上的无数种潜/规/则,你骂它,它压根不理你。

你痛哭流涕,抱怨不公?哦,那它倒是可能会乐意抽空踩你一脚,说你是loser不争气。

但也不能因为险阻沟壑遍布,因为坎坷挫折满地,就只做君临天下的梦,却不再付出任何努力去搏一次东山再起。

朋友二字的其中一层含义,是同进,同生共死;而不是同退,抱头痛哭。

听完,封疆说:“把人约出来,聊几句。”

这是事儿成的意思了,池张同意:“好说,就现在,找他最利索,一呼保准儿来。”

**

待业中的易兰舟,接到池张召唤爬楼回到“疯长科技”的时候,看到满办公区的萧条光景,连声叹息。

池张见他来了,忙扔掉刚从地上薅起来的游戏角色手办,招手:“别四处瞅了,易教授,这儿呢。”

被学校解聘过的易兰舟听到易教授这词就拧眉,觉得简直是此生至今最大的讽刺。

池张指指封疆,向易兰舟介绍:“介绍下,封疆,你隔壁工学院的人,高考压了你前池总一头的好哥们儿。”

随后又指指易兰舟:“易老——”

易兰舟顾不上扶火急火燎往这儿赶,一路跑,跑到下滑的镜框,急忙打断池张:“程序猿。”

一共三个字,他说得喷火箭般快,末了还罕见地拿眼梢厄了池张一眼。

池张:“……”那个还未脱口的“师”字还就真被易兰舟给堵回去了。

池张觉得好笑,他就那么嫌弃老师这个词?这么避恐不及的?

易兰舟抬手和封疆握了下,礼节性的。

池张旁观并插话:“老易,离了我这小庙之后,最近拿到新offer没有?”

三十二岁的民间赐封教授职称的易教授,又如初见这“无人区”时那般叹了口气:“还没,接了点儿短工活儿,合适的正职还没找到,我的履历竞争力有限。”

池张:“HR有眼瞎的,也会有慧眼识珠的,别着急。要追根究底的话,这事儿得怪我当年投胎偏了,没姓马,不然你跟我都背靠大树好乘凉,要是成功了,甭说别的,就算你在疯长扫过地,出去也不至于让人看扁。”

易兰舟:“……”是谁最烦被贴二世祖标签?

老板这么不着调,难怪公司玩完儿,他甚至隐隐开始为应召而来后悔了。

池张这话刚落,手机震。

池张扫了眼屏幕,拧眉:“艹,中介代房东催命了。你俩先聊着,我跟这债主墨迹会儿。”

**

热场子的池张刚走,易兰舟踟蹰了下,对站在他近身前的封疆道:“希望你别觉得唐突,我之前有见过你,如果我没有认错。”

是个路人搭讪般的俗套开场,封疆此前遭遇过。

但这桥段从易兰舟嘴里说出来莫名带着说服力,连易兰舟话里加了“如果”这两个字,都像是他为了使这话更严谨而额外添加的修饰词。

此前见过,这不在封疆意料之内,封疆能确定,他和易兰舟在课程学业上全无瓜葛。

但同校过几年时间,老在一个园子里晃,碰见过倒也不稀奇。

易兰舟在社交场中习惯性紧张,哪怕面对学生辈儿的人。

从他僵硬的面部表情上,封疆能感觉得到。

他琢磨若是他不回话,恐怕易兰舟下一句话将胎死腹中,不肯再吱声了。

他让池张喊这人来是想聊几句,若开场便聊散了架,就失了意义。

“您言重了,唐突称不上”,封疆给易兰舟搭了个往下聊的梯/子,“我们以前在哪儿撞见过,要我猜几个场合,还是您这就愿意直接告诉我?”

易兰舟瞬时轻松起来,缓了口气,回忆了番,说起细节:“我见过你,单方面的。算起来得是你俩大二那一年夏天。校里面自行车协会有活动,声势不小,我路过的时候随着人流往前凑了下,看了一会儿。”

提起“校”这个字,他都说得生硬,太耿耿于怀,仍不能释怀。

易兰舟:“我捕捉到的细节未必准确。大概是你们有执意冒险不听劝说的队员,坚持要挑战危险动作,正僵持时,你从人堆里走出来,一个字儿没说,把那个刚做完准备动作,腿刚架在车座上的男生,连同他那辆自行车,一起扛起来,挪走了。问题得以解决,只是你用的方式有些出人意料。”利落高效,引围观者瞠目结舌。

那是易兰舟被N大卸职前的最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