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,您越是没有自我,他越像您的工具,越不像他自己,他根本没有机会考虑另外的可能,他的道路已经被您的付出规定了,他的孝顺也就变成了忍耐,变成了还债。但如果说您的要求错了,您的付出错了,谁也挑不出错,所以他才愈发提不起干劲,宁可去找别人麻烦,去搞校园暴力,也不想把心思放在学习上。阿姨,您头脑清楚,您总是刻意与他的同龄人相处,看他们的衣装,听他们的想法,我说的这些您怎么会想不到,既然想到了,又知道这样下次有害无益,为什么从来不收敛不改变?我只能猜您是故意的。”
她好笑又无奈地看着我,似乎懒得和我计较。
“阿姨?”我惴惴地,对长辈说了这么多指责,负罪感终于压了下来,我不敢喘气。
“如果你的一件事和你弟弟妹妹的一件事都需要你妈妈马上办,只能选一件,你认为她办哪一件。”
“她办我的把另一件丢给那男人。”我立刻有了答案。但我终于聪明了一点,一个字没说出口。
“她一定会办你的事,她对你的关注,对你的付出一定远远高过你的弟弟妹妹。”
“……”
“因为她愧疚。”
我哑口无言。
“孩子是母亲身上一块肉,骨肉连心,小时候他生病哭一声,我恨不得病的人是自己,只求他别再痛了。他喜欢什么我都想买给他,他想做什么我都想支持他,他知足重感情,小小年纪就理解父母的难处,我更爱他。这么好的孩子,除了黏人,他还有什么缺点?哪个母亲不喜欢孩子黏着自己?可我毁掉了他本来应该有的幸福家庭,如果我当年退让一步,就那么原谅前夫——毕竟前夫一次次悔悟、求和、对我保证不会再犯、求我考虑孩子,但我依然离婚;明知前夫满心愧疚,始终想补偿他陪伴他,我却故意在他面前表露难受和委屈,逼得他再也不和父亲联系,让他的成长缺了比我优秀的教育者;明知溺爱不好,总是心软,对他的缺点视而不见,让他越不越不懂控制情绪;明知母子关系有问题,却又无能,不敢提出来总想维持表面和平;想要管教时就不停逼迫他,想要和好时无限溺爱他,让他在我身上只学会了极端和感情用事,还有不分轻重,这是一个母亲应该给孩子的吗?不给他自由,总想控制他,骂他打他,让他轻生厌世,活得毫无指望,却依然要感激我照顾我,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吗?这些年我何尝没有反思,每一件事都曾让我内疚,因为离婚内疚就加倍溺爱他,因为溺爱内疚就严格管教他,因为管教内疚又暗里控制他,因为控制内疚再继续装作不知道他做了什么……结果我做什么都是错的。”
是她在愧疚?不是为了让他愧疚?我完全想反了?
“做什么都是错的。一个女人只要做了妈妈,她做什么都是错的,任何人都可以轻蔑地指责一位妈妈,只要她的孩子哭了、病了、闹了、闯祸了,都是孩子妈妈的错。而一个妈妈哭了、病了、闹了、闯祸了,他们又要说‘你是孩子的妈妈,怎么可以这样’,又是孩子妈妈的错。孩子没有错,父亲没有错,多少母亲劳碌一辈子,躺在病床上还要听儿女说:‘妈你别唠叨了’,我能聊以□□的不过是自己的孩子从来不说这样的话,还愿意陪我说话,因为母亲软弱无能,他善良,他有责任感,他孝顺,他宽容,他必须这么做,但一个大人尚且不能担负整个家庭的重量,何况他是个孩子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内疚,你知道吗,你今后也会这样。因为愧疚相对他更好,越来越没有底线地好。”
“阿姨……”我被她深不见底的眼睛盯着,又一次体会到第一次与她面对时的头皮发麻和呼吸困难,她到底是不是在挑拨?我本来以为不是,现在却又一次怀疑。她说话时音调哀怜,内容却像诅咒。
“他没有错误。”这句话她说过一次,这次加重了语气,“在他身边很容易内疚,他没有错误,如果有错误肯定是你逼的。”
我的怀疑更深了。她说的话娓娓动听,慢而且长,但她思路清楚,不会把一个意思翻来覆去地说,但她把我不了解的他的危险性强调了很多遍,开门见山地说,旁敲侧击地说,这种强调怎么想也不是好意。没错,她在挑拨,也在警告,或者……她在考验?考验我和我们的关系?
“阿姨,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感觉?”
好在我积累了丰富的和他吵架的经验:一直听他说话只会越来越顺着他的思路走,根本想不到被的东西。要想和他讲道理,首先要做的是不被他牵着思路,不落到他的格子里。
我的问题太过刁难,她猛地瞪着我,面色恐惧,像被人揭掉了一张面具,是她和他共同涂抹给别人看的慈母面具。
面具下没有青面獠牙,只是个迷茫颤抖的中年女子。
“感觉……”她喃喃道,“感觉……”
我局促不安,不知该不该看她。我不是想转移话题,我仍在进行这场谈话,我甚至不想做主导,只希望我们的谈话有个结果。而且,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好奇的。当爸爸打我的时候,他到底在想什么?一个人究竟能从暴力中得到什么?
“你对他用过暴力吗?”她突然问。
我没想到她会这样反问,我对他?暴力?那个令我至今羞愧的夜晚猛地撞入脑海。西墙,夜色,唾液的闪光,他淤青的身体,我对他使用的何止暴力?
我的双颊在她冰冷的目光中发烫。
“你有什么感觉?”她继续问。
明明是我提的问题,为什么变成由我回答?
可是我情不自禁地回想那天晚上的情形。在那之后,我的情绪完全崩溃了,我只想立刻死掉,我的错误是我做什么也不能弥补的,我故意那么做,在做那件事之前,我已经想毁掉一切,包括他对我的好感,包括我们的关系,包括他也包括我,我想要世界上最卑鄙的行为将一切结束,我想伤害他,我必须伤害他,因为他……因为他伤害了我!
“你足够自律,就算有也不会多,就是那种感觉。”她冷淡地说,“怒气突然停止了,人冷静了,也舒服了。有良心的人开始愧疚,没良心的暗自得意。”
原来她的反问不是想为难我。
“而且,你们之前吵架,我听到那次……你很介意‘暴力’,你会反省,不会对它上瘾。”她又说。
“上瘾?”
“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,就有无数次。因为它是最简单的发泄方法。起初我打你妈妈时是冷静的,很快,我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打一个人更有效也更痛快的办法了。后来我打自己的儿子,他比我高,比我有力气,但他不还手,我把自己的委屈和怨恨迁怒到他身上,越来越冲动,越来越不想控制自己,发了疯一样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我不知自己是不是在为她找借口,我为什么要为殴打孩子的人找借口?可是我清楚地记得,每每想起那个晚上,我对自己又恨又鄙视,如果不是他百般柔声软语减轻我的负罪感,一味强调那是他愿意的,这件事一定会成为我心上另一块巨石。而他的劝慰来自他的经验,他说过每当他打我,他会睡不着,做噩梦,他怕我陷进良心不安和自我折磨中,宁可把自己受到的伤害说成爱人间的另类情趣。他说着说着自己先信了,自欺欺人是他的拿手本事。
“可是……阿姨,您也很难受吧?”
人和人有不同的本性,有些人从他人的痛苦中得到快乐,有些人在欺凌弱小时得到满足,有些人有虐待癖。另一些人会为自己和他人的暴力感到痛苦。目睹了暴力,使用了暴力,将情绪发泄一空随即是空虚和反省,甚至鄙视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。而暴力之所以持续,因为前者缺乏道德感,后者没有自制力,再把更多人拖入暴力的怪圈,让更多人在极端愤怒中不假思索地举起拳头。至今他和我生气仍然会紧紧攥着拳头,他在忍耐,忍耐自己的兽性,忍耐来自旁人的伤害,忍耐自己耳濡目染形成的发泄方式。
“比起被打的孩子,难受算得了什么?只是看着镜子越来越不认识自己,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成了这样一个人,一个靠偷看手机监视孩子,靠殴打哭嚎控制孩子,靠孩子的痛苦缓解情绪的妈妈。于是越发内疚,恨不得拿出自己的所有补偿他,再被他的抗拒嫌弃伤害,被他的满不在乎刺激,再一次失控动手。我知道他早就厌倦了这种生活,我难道不厌倦吗?我们甚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付出不是自我感动式的,而是心虚补偿式的,我们谁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变成这样,每当我们想要改变一下,事情又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。就像我怎么也没有想到——他竟然想杀人。这都是我造成的吧?我肆无忌惮地打你妈妈,他更厉害,他竟然想杀掉你,想把你推到铁轨上,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?我怎样做才能管住他?不再拿你的名字刺激他?不再打他?不再对他提要求?但如果什么也不管,他的成绩怎么办?他犯错误怎么办?他……他被前夫抢走怎么办?”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。
我喉头哽咽,为什么今天的她总让我想起妈妈?
“前夫才是他最喜欢的人,小时候他其实更爱黏着前夫,前夫教他打球、画画、怎样和他人相处,怎样为他人着想,在他最爱哭的年纪,前夫每天都有办法哄他笑,把他放在肩膀上到处走,睡前给他读故事。当年他在父母离婚后选择我,不是因为对他爸爸没感情了,只是因为他心里有是非,又看我太可怜,他心地善良,不会留下母亲一个人。这些年我没起到好作用,时不时数落前夫的不是,很少说前夫的优点,害怕多说一句就让他想起父亲的好处。我甚至故意放纵他恨前夫。前夫在离婚前转移了财产,其实只是转移一些债务,把家里的房子和仅剩的存款留给了我。后来我知道这件事,却从不告诉他,我宁愿前夫永远带着这个污点,宁愿他恨他爸爸。但一个扭曲事实,教导孩子恨父亲的母亲怎么可能让孩子有健康心理?于是我把好好一个孩子搞得初中差点退学,高中差点杀人,也许他去前夫那边反而不会这样。你妈妈不会容不下孩子,他和前夫又擅长与人相处,他去了你们家又有好的教育条件,又有弟弟妹妹,又有你这个能督促他学习的朋友,恐怕那才是他最好的选择。越这样想我越害怕,前夫给我打个电话,我就疑神疑鬼很多天,担心他们私下联系过,担心他很快就要离开我。越是担心,我越会示弱,越会忍不住动手。这样一个妈妈,孩子能学到什么?”
“可是……”我忍不住打断他,在他妈妈面前,那种“我必须保护他”的坚持轻易地退却了,这种坚持本就是一层懦弱包裹另一层懦弱,碰到更弱的人,满心的委屈也变不出控诉,我终究是被他的善感传染了,“阿姨,他在我家只会更糟。”
她眼波闪动,和他的潋滟不同,她的眼睛里总像有一层雾气,让人看不透。
“阿姨,如果家境富裕、父母明理、气氛和谐就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,那我为什么成了一个不是想自杀就是想杀人,还会不动声色引导别人犯罪的人?倘若他从小就被带到我家,他会不断想着您在一个人受苦,憎恨他的父亲,憎恨我的妈妈,他们对他的好只会让他矛盾又想逃避,弟弟妹妹的到来更会刺激他,我非常了解那种感觉,那两个孩子出生后,我根本没理过他们。他可能为一个还算尽心的后母粉饰太平,却不会为一个出轨的父亲努力学习,他的成绩不会太好,也许不到初中他就会阳奉阴违,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一样不落,甚至更严重。在这种情况,后母是没有太多立场也没有太多心思管教的,叔叔的沟通只会让他排斥。更何况……”我深吸一口气,“人是自私的,一个一心只爱孩子的妈妈,和一个有后妻有其他子女又背叛家庭的爸爸,除非他一心惦记钱财和享受,否则怎么可能选择后者?尤其是他,他那么缺安全感,最需要有人心无旁骛地爱他,感情在他心里超过一切。就算让他重新选一次,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您。”
我不是有意安慰她,我说的都是事实,他其实很挑剔,可能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仁爱又利他,可能长期生活在一个奉献型的母亲身边,他的恋爱交友无不注重对方的人品和道德,他能接受人的阴暗面,却有基本的底线,他的朋友有一个算一个,在品德方面几乎没有大问题,就连那个跟着他打人的尖嗓子也不是坏人。对他来说,“出轨”比其他事严重得多,他可以原谅母亲打他骂他,却一辈子不原谅父亲背叛家庭。不论多少次,他宁可留在母亲身边备受折磨,也不会对父亲那个看似富贵温馨的家多瞧一眼,他内心对那个家有从未流露的鄙视,他强压着,只因为对我有爱护,对他父亲还有一点残余的礼貌。
我以为我会在他的妈妈脸上看到一丝欣慰,可是没有,她只是嘴角微微抽动一下,自言自语似的,“是吗?”
我恍然大惊。
“那他